清溪蝕刻鋁 化學蝕刻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受零件初始狀態(tài)的影響很火。前面已經提到過,化學蝕刻加工的表面只是原始表而的復制。加上前的各種擦傷、成形壓痕、劃傷、砂眼等表面物理缺陷,如果在進行化學蝕刻加工前不采取防止它們擴散的措施,在經過化學蝕刻加工后,會被原樣復制出來,有時會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在對零件進行化學蝕刻前的預加工處理很重要。
某些零件經沖壓成形,或經輾壓后表面看上去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在進行化學蝕刻后所得到的加工面,可能會出現(xiàn)粗糙不_甲的表面效果,遣一現(xiàn)象在鋁合金材料上最為突出。此外材料結晶組織對化學蝕刻后的表面粗糙度也有很大影響,結晶晶粒越細、越均勻,所得到的加工表面也越平滑光潔。對于鋁合金材料經退火或固熔熱處理后,為得到最佳的表面效果,應經過充分時效硬化后再進行化學蝕刻。
從化學腐蝕的原理來看,腐蝕過程是苗先發(fā)生在晶粒的周圍,使晶界部分先溶解,然后才是整個晶粒被切削掉。如果原始晶粒尺寸很大,顯然經蝕刻后的表面粗糙度就會增加,并對零件的強度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有可能使材料力學性能受到嚴重影響而失去作用。但在實際加工中,可以通過實驗改進腐蝕劑的配方,使腐蝕劑能對金屬以一種穩(wěn)定而均勻地蝕刻速度進行腐蝕四削,使材料旱現(xiàn)出和腐蝕開始時盡可能相同的組織結構,使其獲得的粗糙度和其他切削方法相比不相上下。但化學蝕刻對于鑄件和鍛件的表面光潔并不理想,特別是鑄件,表面粗糙度會更高。當蝕刻到一定深度后,表面粗糙度受原有粗糙度的影響減少,逐漸過渡到由材料組織性能、熱處理、成形過程以及腐蝕液配方所決定的典型粗糙度。
實驗證明,在對某鋁片進行腐蝕時,腐蝕深度在0 3mm以內時,隨著腐蝕的進行.表面粗糙度逐漸增加,超過這值后,表面粗糙度不再增加,會一直保持到腐蝕過程的結束(圖1 21)。當材料一
定時,典型粗糙度受熱處理狀態(tài)及腐蝕液成分的影響較大。對于鑄鋁件通過著者有限的實驗,在堿性腐蝕液中進行切削時有較好的表面平滑度但沒有金屬光澤。這種零件如果組織內部有裂紋、砂眼等物理缺陷,經腐蝕后力學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對于采用砂模鑄造的零件在進行切削前應采用機械方法把表面組織預先去掉后再進行化學
腐蝕加工的深度/mm
圖1—21鋁合金化學腐蝕深度與表面粗糙度的關系蝕刻。鑄造件能否成功進行化學蝕刻的關鍵是鑄造工藝,并選擇最佳的腐蝕液配方。
表1-1中列出了部分金屬經化學腐蝕后的表面粗糙度。從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通過化學腐蝕,在很多材料上都可以得到較低的表面粗糙度。表1一l中所指粗糙度是平均粗糙度,每種金屬材料通過合理地調配腐蝕液成分都能達到這釁平均值。在特定場合,對于某些特定材料可以配制特定的腐蝕液,以降低化學腐蝕后的表面粗糙度。在化學腐蝕中粗糙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腐蝕液中添加劑的作用,如:酒石酸鹽、硫化鈉、重鉻酸鹽等,前兩種可以降低表而粗糙度,重鉻酸鹽可以提高輪廓線的清晰度。在鋁合金的化學腐蝕液中添加3g/L的硫化鈉能使被腐蝕后的表面粗糙度從3。0µm~4.8µm降低到1.75µm~2.Oµm。